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决定》第九部分解读(认证审评院 白旭东)

发布时间:2019-12-25 作者: 來源:

【字体: 【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对社会治理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符合国情、民意、符合社会治理规律的科学制度——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对坚持和完善这一社会治理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这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一个突出亮点,是重大制度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体现,为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

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治理要坚持的目标和方向。

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县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简单来说,“枫桥经验”共有三条,一是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通过建立调解组织,调处民间纠纷成功率达97.2%,其中80%的纠纷在村一级就得到了解决。二是帮扶刑满释放人员。五年来,枫桥200多名刑满释放人员中,改好率达99.15%。三是外来务工人员管理新模式。为外来员工解决住房和子女入学等问题,对优秀人才,授予“十佳外来优秀青年”、“荣誉镇民”等称号。“枫桥经验”有效地妥善处理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问题。1963年毛泽东同志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随后,中央又两次对“枫桥经验”作了批转。由此,“枫桥经验”由此成为全国政法战线一个脍炙人口的典型。

此后,随着时代发展,“枫桥经验”始终与时代同行,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即在开展社会治理中实行“五个坚持”,即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人民主体,坚持“三治融合”,坚持“四防并举”,坚持共建共享。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要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

如今,“枫桥经验”已成为全国平安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法宝。在创新社会治理的新时期,通过学习“枫桥经验”,运用“枫桥经验”,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模式,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

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必须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格局。

《决定》提出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做到“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就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调动人民群众的参与性,切实地让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通过健全民主制度,建立新形势下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机制,不能只依靠政府单打独斗,也不能哪痛医哪儿,要建立一整套的民主的治理体系,特别是要建立前端的源头预防机制,畅通民意诉求的通道,使人民的声音能够真正发出来,人民的诉求能够被看见,人民的意愿能够真正实现。

建立前端源头预防机制,就要着重加强事前预防机制建设和落实,从源头识别发现问题风险,在前端进行控制解决。建立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针对性疏导,充分发挥调解作用,把问题抓早抓下,解决在基层,消除社会戾气。为此,认证审评院定期开展广泛深入的谈心谈话工作,支部书记与员工一对一谈心、支部委员与党员谈心,建立党员与群众结对子一帮一。通过谈心谈话,了解员工工作生活实际情况,及时为工作遇到问题的员工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为生活上遇到困难的员工提供帮助与支持。在此基础上设立群众“意见箱”,广开言路,为员工表达诉求与意见建议提供畅通渠道。

通过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力求做到共议、共商、共建,坚持矛盾就地解决不上交,较好的激发群众参与管理事务的积极性,促进了单位和谐、凝聚,形成发自内心的团队认同感和归属感。

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必须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庭是国家组成的基本单元,家庭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是紧密相连的;个人是家庭的基本元素,个人发展与家庭息息相关。个人安宁平和,可以促进家庭稳定;家庭稳定幸福,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在新时期,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需要注重家庭与个人的文化宣传和引导,在党的领导下,坚持自治、法治、德治,注重家风家教,从基层、从每个社会构成基本单元、从每个人开始正向引导,形成社会共识。

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就是要从基层、从家庭、从每个人自身做起,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就是要站在同一个圆心,一圈圈从自身、到家庭、到基层、再到国家,共同画出最大同心圆。从我们院来说,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就是要引导院内职工注重个人修养,建立良好的家风家教,进而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院内治理格局。为此,我院成立宣传小组,采取思想教育与文化宣传引导并行的方式,增强员工思想意识,提升文化修养,塑造我院社会形象。通过员工大会、主题教育,开展思想宣传,引导员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在参与中心报纸投稿、运动会等集体活动中,倡导全员参与,为员工提供展示平台,发掘员工内在潜力,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在进行重大事项落实时,召集相关人员共同商讨,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沟通交流,形成统一意见。

通过思想教育宣传与引导,员工思想意识与修养素质不断提升,能够合理认知现状、正确看待工作与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有效地促进了员工、家庭的稳定和谐,消弭了不必要的隔阂与误会,形成劲往一处使、力往一处聚的良好工作生活氛围。

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必须完善国家安全防控体系。

《决定》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与“完善国家安全体系”作为社会治理领域的重要内容,并明确了“保持社会稳定”与“维护国家安全”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目标。完善安全防控体系,既包括国家安全、治安体系,也包括公共安全体系。

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就要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深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狠抓隐患排查和责任落实。药械行业是公众瞩目的焦点,是与人民生命息息相关的领域,作为该领域的监管监测技术机构,更要切实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我院以审评、检查、监测三大专业为抓手,对药械产品上市前注册审评、生产经营管理检查、上市后安全监测,开展全生命周期的立体化管理;通过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网络等技术手段,实时监测药械安全,预测预警各类风险信号,及时处置化解、防范风险事件形成或扩大;在落实责任中,我院以药械监管监测法律法规、制度规范为准绳,严格履行工作职责;为保障药械安全工作平稳顺畅,经过长期培养锻炼,我院建立了一支专业化复合型技术监督保障队伍,每名成员都具备一专多能的专业技术能力,在工作中通过单兵作战或协作合作,可以精准地完成预期任务。

通过建立公共安全体制机制,实现了监管监测技术工作的立体化、专业化、制度化、智能化,切实加强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提高风险防控能力,保障人民圣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不行;管得太松,波涛汹涌也不行。”社会治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党的领导和政府负责,充分开展民主协商、社会协同,让公众参与进来,在法治保障和科技支撑下,共同建设治理体系,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保持和谐稳定,才能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