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辽宁省缺陷产品召回管理平台 > 安全教育

@电动车一族:“刀片头盔”避坑指南请查收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23年03月31日

近年来,随着蓄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动自行车已成为重要的国民代步工具。中国自行车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电动自行车产品累计销量约5000万辆,社会保有量达3.5亿辆。电动自行车给人们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交通事故和人员伤亡。据统计,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小汽车是导致交通事故死亡最多的车辆,而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死亡事故中约80%为颅脑损伤致死,这是由于头部是人体最脆弱也是最容易受到致命伤害的部位,事故发生时,头部容易出现颅骨骨折、颅内出血等伤情,危及生命。因此头盔对于电动自行车驾驶者来说,相当于轿车驾驶员所系的安全带,是驾乘者遇到危险时的最后一道防线。当交通事故发生时,头盔可吸收大部分撞击力,起到缓冲、减震的保护作用,可使受伤者的比例下降70%,死亡率下降40%,不戴头盔头部损伤率是戴头盔的2.5倍,致命伤不戴头盔是戴头盔的1.5倍。有研究结果表明,在电动车骑行者与车辆在时速10公里/小时的情况下发生碰撞后,头部与路面又发生二次碰撞,不佩戴头盔的HIC值(头部损伤指标)高达1756.3,一般来说HIC超过1700就会对头部造成致命伤害,而佩戴头盔情况下HIC值仅为235.8,也就是轻微擦伤的程度。

2020年公安部主导开展了“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引导广大驾乘人员养成良好的交通出行防护习惯。公安部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电动自行车、摩托车、汽车驾乘人员交通事故死亡率同比下降了10%以上。目前,全国多地都出台了电动自行车头盔佩戴的相关地方立法,其中包含有强制性规定和明确罚则。如《宁波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规定,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应当佩戴安全头盔,违者可处警告或二十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和乘坐人员均应佩戴安全头盔;《郑州市非机动车管理办法》则明确,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和乘坐人员不戴安全头盔的,处以警告或二十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

除了交管部门采取一系列举措加强对于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配戴安全头盔的管理,为规范和提升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的质量标准和安全性能,保障骑车人员交通安全,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组织制定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GB 811-2022《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这是我国第一项关于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并将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标准填补了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领域的空白,并根据新的头盔类型划分更新并增加了相关测试条款要求及方法。按照新标准要求,适用于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及乘坐人员佩戴的头盔,不适用于自行车、滑板、轮滑运动者佩戴的头盔,也不适用于职业用安全帽。新标准对产品的佩戴装置强度性能、吸收碰撞能量性能、耐穿透性能、护目镜耐磨性等质量安全指标等指标均有要求。

今年的央视3·15晚会,曝光了有关电动自行车头盔厂家偷工减料的问题。据央视调查,全国多起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中,头盔质量不过关成为导致消费者受伤的主要原因。节目中,央视记者选取了市场上热销的电动自行车头盔分别对产品吸收碰撞能量性能、耐穿透性能、头盔佩戴装置强度性能、护目镜耐磨性几个方面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多款头盔产品由于部分头盔厂家为了压缩成本,使用了回收料等劣质材料进行头盔生产,偷工减料,导致产品安全性能指标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吸收碰撞能量性能

吸收碰撞能量性能是指模拟交通事故发生瞬间,电动车驾乘人员头部撞击车辆、路面或路缘石时,头盔对佩戴者头部的保护情况。吸收碰撞能量性能项目不合格原因主要是部分头盔没有EPS发泡材料缓冲层或者头盔外壳使用了劣质甚至二次回收的材料。这类外壳材料在发生碰撞时,容易脆性开裂及碎片脱落,甚至插入佩戴者头部造成二次伤害。

    

耐穿透性能

耐穿透性能是反映头盔防护性能的另一项重要技术指标,模拟头盔遇到尖锐物体时,对佩戴者头部的保护能力。头盔耐穿刺性能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也是头盔外壳材料强度不合格,当骑行者摔倒着地并遇到尖锐物时,无法防止尖锐物刺破头盔,从而伤害到骑乘者头部。

    

头盔佩戴装置强度性能

头盔的佩戴装置主要包括下颔系带、双D环、滑动棍、佩戴扣等快卸装置,强度性能主要测试这些零件的质量情况,测试头盔在动量作用下佩戴装置伸长量是否超标或连接件损坏,造成防护失效。头盔佩戴装置在测试过程中系带伸长量不应超过25mm;不应出现系带撕裂撕断、系带滑脱、连接件脱落、搭扣松脱、佩戴装置损坏等现象。头盔佩戴装置强度性能不合格主要是由于佩戴装置零部件的结构不合理或者系带、连接件等佩戴装置的材料强度不够所致,容易导致发生交通事故时头盔从佩戴者头部脱落,起不到保护作用。

    

护目镜耐磨性

护目镜耐磨性是反映头盔护目镜在长时间使用后仍然能够保持佩戴者视野清晰的指标,要求在落砂试验后,护目镜无影响使用的破损、凹陷等损坏,且雾度值不大于10%。头盔护目镜不合格主要是由于产品原材料硬度不够,使用一段时间后护目镜雾度值超标影响佩戴者视野清晰度。

目前来看,由于国标GB 811-2022还未正式实施,电动自行车头盔行业还存在着低质低价竞争的现象,处于亟需加强规范的阶段,目前仍有大量未通过认证的电动自行车头盔在市场上流通,消费者在购买电动自行车头盔产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看产品是否有规范的永久性标志,包括产品名称(摩托车乘员头盔或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生产厂地址和名称、执行标准、类型、限制使用标识、认证标志、产品规格型号、头盔质量等。新标准规定产品按规格分为“特小”“小”“中”“大”“特大”五种,按类型分为“A1”“A2”“A3”“B1”“B2”“B3”。A类头盔,适用于摩托车乘员和电动自行车乘员,B类头盔仅适用于电动自行车乘员。

二是注意头盔外壳、缓冲层和护目镜的材质。选择外壳采用抗压耐摔的ABS材料的产品;头盔应具有缓冲层,缓冲层为EPS发泡材料,用手按压头盔的缓冲层,应有轻微反弹感,不出坑,不掉渣;头盔护目镜应选择透明的聚碳酸酯(PC)镜片,并且护目镜的开合角度和上下左右视野应满足使用要求。

三是要选择适合自己头型尺寸的头盔,不要过紧或过松,避免发生事故时头盔脱离头部失去保护作用。也不要购买头盔系带宽度过窄、系带锁扣材质过软的产品。另外,头盔的重量不宜过大,尤其是12岁以下儿童宜选用重量轻的头盔。

另外,日常使用电动车头盔时,必须系紧系带;注意保管,不要用有腐蚀性溶剂擦拭头盔外表面。塑料头盔使用时间不宜超过3年,碳纤维头盔使用时间不宜超过5年;建议定期更换头盔,如果发生过一次较大的撞击事故,应停止使用。

最后,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应高度重视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产品质量问题。一是加强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产品抽查力度,对消费者反映的产品质量问题及时开展调查,对于发现的缺陷产品及时开展召回。二是面向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生产企业和销售商,在重点产区开展新标准宣贯活动,指导生产企业和销售单位严格执行新标准。三是发挥行业协会和标准化委员会作用,向生产企业提供检测技术指导,引导生产企业加强检测能力建设。